人文交流
联系我们
人文交流

里程碑式的天山长卷图——周和平幻彩画《骄俏天山自风流》鉴赏--人民艺术网-人民日报 人民艺术杂志官方网站

作者: 来源:人民艺术网-人民日报 人民艺术杂志官方网站 时间:2019-8-15 13:45:38

文、摄影/翟书源

 

 

(尺寸:360cmx145cm) 

 

欣赏画,无论品类,我们凭第一直觉所作的判断,就是好不好。没有其他。我们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可以说出很多的名词,协调性、深度、笔意、观念等等,不过这些都是第三人称的理性评价,而非直观的感性体悟。好的画,我们在它的面前可以瞬间被吸进去并在当中游走,这样的画,就堪称是一幅佳作。

 

 

画,貌似是人与媒介的交流,实际画出什么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好的画家都是尊重、诚实地面对自然。中国山水画中最本质的欣赏原则,引用《中庸》里的一句话就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周和平这幅《骄俏天山自风流》,大家直观看到的样子是色彩绚丽、气象万千,山形既显骄矜又不乏俏丽,高远的天空下,秋天的盛景一览无余,还有一条流量不小的山泉跌落山涧形成蔚然可观的瀑布,让我们不禁会想到宋代诗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诗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山脚下的郁郁葱葱的树林、瀑布,再放大些还有成群的羔羊和骑马牧羊的红衣牧民。只是看到了这幅作品中的一角,很多人应该就会感受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意趣。而恰恰是那些广大的空间和微小的细节,体现着作者的广阔胸襟和闲云野鹤的志趣。幻彩画的笔触总会给观赏者一种神秘的感觉,近处让我们感受到天山的雄伟,而远处若隐若现的奇特景观,总是让人们忍不住有更多的美丽遐想。所以周和平的画作总给人感觉仙境般朦胧一大片,而正是因为这种远观的不明朗,才能让人近观以赏趣,不得不说真是高妙啊!

 

 

中国画讲究“可行、可望、可居、可游”四境。这四种境界当中的“游”,可以理解为是庄子逍遥游的游,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的游,是心无所待即可飞仙的感觉。所以在欣赏这幅大开大合的里程碑式的天山长卷图时,你会发现它是多视角的构建,一会好像是在山脚下写生,一会仿佛又在山顶上远眺。而当这幅作品呈现在观赏者面前时,观赏者便会随着画中的视角高低起伏,获得非常有趣、非常惊心动魄的体验。


幻彩画是周和平在国画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类新式的画作,保留着传统国画的精髓。画家通过布置画中的主角——山的相互位置来表达,这在国画里被称之为“经营位置”。“三远”是北宋画家郭熙提出的一个关于意境问题的观点,包括平远、深远、高远三个概念,从近山眺望远山叫“平远”,透过前山窥见后山叫“深远”,从山下抬头看山顶叫“高远”。


站在画外,可以想到画家应该是站在比较高的地方,“会当凌绝顶”,这应该是在进入天山山地的初期,所见到的山只是冒了个顶,大部分山峦被云雾环绕,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藏在云雾后的太阳。右侧的山平缓处有灵动的景色映入眼帘,两位骑着马身披红衣的牧羊人似乎在赞叹着眼前的美景,沉浸其中久久矗立着。而他们旁侧和身后的羊群也似乎感受到了这天山的魅力,在缓缓徜徉或驻足食草之余,许多的羊和羊之间似乎也在互相交流、赞叹着这眼前的盛景。此处没有展现出过多的重峦叠嶂的感觉,却也是所谓的深远。他们前方已经有很高的山峰,从画外来看,这山峰的后方还有远山的掩映;但独木不成林,独峰不成岭,由此可见,牧羊人所在的位置还并未到天山的深处。山体左侧有层层的树木和为高山平添骄俏的流水,从而表达出了重叠的关系,体现了山势之深邃。

 

 

古人常说“墨分五色”,一说是指墨色的深浅,常常指焦、浓、重、淡、清,一说是指青、赤、黄、白、黑五色。在周和平的画作中,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国画中的笔墨之风,更体会到了幻彩画中色彩多变的绚丽和风流。不同的色彩和色彩的浓淡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感,最适合画远处的山;寥寥数笔能勾勒出景色最美的特质,适合画苍郁的树林和灵动的人物、动物;饱和的色彩更适合创作云海的翻腾和天山的宏伟;适当的留白能突出重点并留有呼吸的空间,最适合用来渲染天山仙境;浓淡不一的墨线之间的勾勒和渲染,具有交相辉映的强烈效果。

 

 

 

 

北京正德书画院展览中心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魏永路9-1号(天宫院兆丰桥东50米路北)
地铁乘坐4号线天宫院站C口出

 




电话:010-66086636 地址:北京市人民大会堂西路西郊民巷56号 邮编:100031
主办单位:北京正德国际投资集团 协办单位:中巴经济走廊理事会、中投远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技术支持:飞马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