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王春红油画作品《娘》鉴赏
作者: 来源:人民艺术网-人民日报 人民艺术杂志官方网站 时间:2020-6-27 13:11:14母亲作为人物绘画中的常见题材,古今中外众多名家都有涉及。就油画而言,领头作品有意大利拉斐尔以《西斯廷圣母》为代表的系列圣母像作品、荷兰梵高的《梵高母亲的肖像》、德国珂勒惠支的《母与子》、西班牙毕加索的《母亲肖像》等等。虽然母亲都是画中的主角或主角之一,但每一位画家选取的角度和表现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王春红的这幅《娘》,正是从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出发,为观众勾勒出一位辛勤劳作的年迈母亲的形象。
画面中一位头发斑白的母亲,坐在一架木制轮椅上,她的腿上放着一扇簸箕,里面盛满了绿色的豆荚。她的左手边,有一堆已经剥完了豆子的豆荚皮,右手边后方的盘子里放着已经拨好的豆子,右前方的地面上还摆放有一只以竹条编成的手提篮。这位母亲所坐的这架简单的轮椅似乎用了很久了,久到左前方的轮子已经坏掉。母亲的腿脚应该只是不方便,轮椅下面伸出来的一根棍子或许是她行走时的倚杖。母亲身后的屋子看起来有很多年头了,但从屋子周围的摆设来看,质朴简单的院子被她收拾得干净整齐。母亲的身后,是一小块菜畦,里面的青菜绿油油的,充满生气,装点着这朴素的小院。墙上石块间斑驳的接缝似在诉说着屋子的古老。屋门上贴着的缺了一角的门神画,还有那发白模糊的对联,表明屋子淳朴善良的主人生活虽然俭朴,却不失讲究,有着过上富足美好生活的愿望。门边上放着一筐棉花,再往边上是水缸、石桌和摆在桌子上的一只水瓶,最左边的墙角堆着码放整齐的玉米,还有一条爬山虎的藤蔓顺墙而下。作者对院子里以母亲为中心的一应物什都观察入微,描绘得非常细致,每一笔都是对母亲深深的爱。
作品的整个背景色调以灰白为主。母亲身着银白色上衣,其他如簸箕、竹篮、水缸等都有意识地加重了色彩的浓度,以深棕色或者黑色为主。这样的色彩搭配,给人一种古朴、沉稳、年代久远的感觉,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母亲的苍老。为了使画面的感觉不至于显得过分单调、苍白、沉闷,作者有意识地选择了母亲剥豆荚的画面,嫩绿色的豆荚还有母亲身后油绿油绿的青菜,巧妙的让画面亮了起来,也表明了母亲只是因为年纪大,加上整日辛勤劳作、风吹日晒而显得苍老,而不是衰老。门上已经近乎白色并且模糊了的对联和贴画,既是岁月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影射。一眼看过去,观众脑海就会立刻浮现出它们原本的那大红色的充满喜庆感的崭新模样。画面中这位头发斑白,脸上起了皱纹的母亲曾经不也是年轻美丽、充满朝气的么,只是岁月让她的美丽变成了慈祥,让她的朝气变成了韵味。那堆得满满登登的橙黄色玉米,是丰收的象征,也是母亲勤劳的象征,它们的出现足以证明这屋子主人的生活是丰足的——这其中应当也包含有这位勤劳的母亲的劳动成果。
作品中出现的事物,看似都是农家最寻常不过的东西,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东西的出现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它们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能够表现母亲勤劳、质朴品质的最好陪衬。这些东西都被作者巧妙又不着痕迹地安排在母亲的周围,画面的角角落落,无不让观众觉得合情合理,让小院看起来井然有序,也让画面和谐自然。该密的地方,几乎都放上了东西,该疏的地方,作者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所以,虽然只是一个小小院落的一小部分,作为一个画面,读起来却非常有节奏感。正是有了作者这样用心的构图方式,才得以为观众呈现出《娘》这样一幅画面内容丰富,看起来疏密有致、匀称均衡的作品。
母亲是一条河,静静流淌,哺育着自己的儿女;母亲是一本书,细细翻来,教养这自己的孩子。这世上最无私、最崇高的爱莫过于母爱了。从我们呱呱坠地开始,母爱便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们,以最细腻的姿态,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儿时无微不至的照顾,成长过程中最温暖的陪伴,到后来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了……王春红画笔下《娘》所塑造的母亲形象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她勤劳、善良,和大多数母亲一样,无怨无悔的将自己的青春还有温柔都奉献给了一个家庭,奉献给了自己的孩子。当岁月匆匆走过,留给母亲的是苍老、孤单,虽然年纪很大了,可她一如既往的在操劳不息。这幅作品看似平常,却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它让很多人想起自己的母亲,也让很多年轻的人们联想到自己母亲将来的样子,还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很久都不曾陪伴在母亲身边了。古语云:“子欲养而亲不待”——让我们珍惜眼前,莫留遗憾恐怕才是这幅作品的画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