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访—全国人大代表王瑞霞
作者: 来源:人民艺术网-人民日报_人民艺术杂志官方网站 时间:2021-3-5 16:59:30编者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从喜欢一门学科到着迷于一个专业,至今成为终生的热爱和追求。
全国人大代表王瑞霞
陈琼:王馆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我们山东青州的历史沿革。
王瑞霞:大家都知道青州是古九州之一,现在的青州市所辖区域是古青州的中心。这里文化积淀很厚,自西晋开始至明洪武九年一直是山东这篇大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当于山东省的省治所在。它的历史地位不言而喻了。
陈琼: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厚重的文化,简单和我们介绍一下我们青州博物馆。
青州博物馆
王瑞霞:青州博物馆位于山东省青州市范公亭公园(范公亭路)西端,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占地4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收藏各类文物2万余件,推出了简史陈列、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古货币、碑碣、石刻、革命文物等10个专题陈列厅。博物馆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在青州存在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早在1887年,传教士在青州建了博物堂,展出一些电器、标本等。此后有民众教育馆开始收藏、展示文物。1959年,青州博物馆的前身益都县博物馆建立,成为我国建馆较早的县级博物馆之一。1986年迁建新馆,并改称青州博物馆,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2008年成为我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并且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一家县级综合性博物馆。它的藏品总数不多,但有震惊世界的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有目前我们国家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及明代以前状元殿试卷等,这些珍贵遗存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青州博物馆
陈琼:历史的厚重和精髓汇聚在此,我特别好奇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情怀和初衷让您走上文博这条路的?
王瑞霞:我在学生时期就偏爱历史学科,看到课本里的文物图片就想追个究竟。记得上高中时,一家国家级报纸举办了一场全国文物名胜知识大赛,为了答题,我甚至逃课去查资料,找到答案我就一种成就感,感到无比的幸福!高考时,我毅然报考了两所名校的考古系,后来被中南民族学院历史系录取,也就是今天的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后,我幸运地被分配到青州博物馆工作至今。
陈琼:30年如一日,把青春献给文博事业。您今年关注了哪些社会热点?议案是什么内容?又有了什么样的思考?
王瑞霞:我在青州工作了30年不假,1991年从中南民族学院毕业就回到了青州,分配到青州博物馆工作,这一做就是30年,很快的,好像昨天才到博物馆工作,怎么今天就到了退休的年纪。所以,好好珍惜工作的时间,其实工作的时间并不长,转瞬即逝。
我是长期关注基层的文博工作。自己本身就在一个县级博物馆工作,从一般工作人员,到了副馆长、馆长,从助理馆员做到研究馆员,摸爬滚打30年,看到文博事业在这30年的蓬勃发展很是欣慰。同样,对基层文博工作在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也比较了解。现在,国家对文博工作,特别是考古工作极为重视,作为一个从事文博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把广大文博工作者,特别是基层的文博工作者反映的工作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难题反映上来,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是我的责任。因此,今年针对大家长期反映的文博机构人员编制少工作没法正常开展的问题、机构改革中文物保护机构网络体系不健全行政工作由事业人员在做的问题、考古田野工作补助标准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从机构建设、人员配备、激励机制等方面更好的推动文博工作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文化保护与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做我们这代人应该做的工作。
陈琼:您在博物馆工作的三十年里一定有非常多感人的故事,作为人大代表我们也知道您的建言中更多的都是与我们博物馆相关的内容。您今年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王瑞霞: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特别是来自基层一名从事文物工作的代表,我深刻感受到,在过去的5年里,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5年时间里,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大大增加。为了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继续推行免费开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扎实推进。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广电网络进万家工程,使广电网络进入到最偏远的山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乡村博物馆、村史陈列室建设,让人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身边的文化。当农民朋友看到农具也可以放在陈列室里展览时,我相信对他们灵魂的触动,一定比去参观大城市的博物馆更直接、更深远。希望用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
陈琼:从喜欢一门学科到着迷于一个专业,至今成为终生的热爱和追求。身处当下,您觉得我们还要哪些改进?
王瑞霞:当前,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进入重要历史机遇期,文物数量大幅度增长,这就意味着需要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在调研时发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在人才队伍建设、文化活动经费保障等“软件”方面的配套投入仍嫌不足。基层文化干部的社会地位、收入待遇相对偏低,加上个人成长空间有限,从而降低从业人员的职业存在感。
就博物馆而言,全国县级博物馆多数只有十几个编制,有些甚至只有几个。很多博物馆几年下来,工作人员没增加几个,工作量却不知增加了多少倍,面对公众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不少基层一线文博工作者只能疲于应对。”
陈琼:扎根文博事业一下子就是三十多年,这种执着,这种力量来自于哪里?
王瑞霞:谈到扎根基层30年,因为我就是从青州考出去的大学生,毕业回乡也很正常,何况回来后干的工作就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正是这份梦想激励着我一步步走到今天。当然,现实和梦想会有大差距,特别是在基层从事文博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多,但是当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看到基层文博工作环境一天天变好,我们自己也一天天在成长,那种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喜悦无以言表。
陈琼:国际三八妇女节将至。做为全国人大代表,为女同胞们最想分享些什么?
王瑞霞:在国际三八节妇女节到来之际,首先很开心,因为这是我们女性的节日!特别想和大家说的是,我们应该明白自己在社会、在家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担负着不同的责任,处理好角色的转换对女性尤为重要,我们都要认真思考。
陈琼:今年是我们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顾过去,(十三五)展望未来,您最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声?有什么期待?
王瑞霞:我刚刚卸任博物馆馆长,现在是博物馆的研究员。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希望有更多的像我一样的为基层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回顾十三五,我们收获满满,面对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希望我们的文博事业人才壮大,强基础、拓新篇,将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传承下去。(采访撰稿:陈琼,李远征)